教学工作- 研究性学习

-  研究性学习  -

2017-2018年高二年级研究性学期课题

序号课题引导老师领题人小组成员班级1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顾红华任毅任毅朱彦名宋奥男陈金训薛栋元杨振禹郭安恺孙明田程高二12影响空气污染的指数及对策殷亮张俊潇张俊潇陈政丁志远周宏黄家立潘正建解雨浩童千禧张志豪高二13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杨柳胡锦浩胡锦浩郭浩刘丁丁蒋纯良吴李楠李如一齐媛夏张杰袁勇高二14银行存款利息的调查顾红华任毅任毅袁勇张志豪田程宋奥男李如一齐媛夏张杰袁勇高二15自来水中游离氯的存在殷亮张俊潇张俊潇陈政丁志远周宏薛栋元杨振禹郭安恺孙明田程高二16中西学问差异探讨杨柳胡锦浩胡锦浩郭浩刘丁丁蒋纯良吴李楠朱彦名宋奥男陈金训高二17唐之韵陈伟庄依温徐燕沁徐雨辰薛毅枫严雨彤杨梅俞晓丹张泽宇赵宇婷郑智超高二28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于森何彦逸高姚婧何嘉淇黄静武江昱蓉蒋森瑞金雨舟孔佳红李溢周天高二29英语学习及英语影片研究顾海荣缪单宏卢禧甜陆可为秦莉邵国庆沈彬沈海欣王佳佳甘志翔高二210光污染李英刘宏涛秦余杰卞恒曹可涵陈章娟承柯杰丁泽杜旸吴泽宇高二211生活中的物理赖丰亮楚奕扬王嵩王雪梦王怡茹王雨晴王中龙吴冰洁吴博洋奚佳磊高二212唐诗宋词陈伟庄依温徐雨辰严雨彤张泽宇郑智超高姚婧黄静武孔佳红秦余杰高二213生物与日常生活李英刘宏涛徐燕沁薛毅枫杨梅俞晓丹赵宇婷周天何嘉淇江昱蓉高二214英语口语懂多少顾海荣缪单宏蒋森瑞李溢卢禧甜卞恒曹可涵陈章娟承柯杰丁泽高二215世界上的英语殷新凤顾洁赵传强、顾洁、沈丹琪、华杰、季钏、毛煜杰、张逸杰、黄佳磊、曹孜怡、朱雨婷、赵羚羽、孙梦垚高二316生活中的物理王志琴张乐李文祥、赵盈豪、陈宇鑫、马志建、孔少杰、江纬淏、朱炎星、刘阳辉、钱科杰、任政涛、赵嘉高二317生物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杨小红季家辉李婧、费蓉碧、刘星雨、黄珂、王小雨、诸雯、邓枋英、缪宇佳、金嘉雯、高晓凌高二318英语学习与生活殷新凤张逸杰黄珂、高晓凌、周涵、孔少杰、顾洁、赵传强、张逸杰、邓枋英、金嘉雯、张滢颖、李婧、沈丹琪高二319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沈伟吴柯宇赵羚羽、邹雨晴、陈心昊、李润瑶、余佳、季钏、陈溧航、赵盈豪、周铖、赵嘉高二320光污染杨小红季家辉李婧、费蓉碧、刘星雨、黄珂、王小雨、诸雯、邓枋英、缪宇佳、金嘉雯、高晓凌高二321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王志琴张乐张乐、苗凯、朱炎星、刘阳辉、赵盈豪、钱科杰、刘星雨、黄佳磊高二322高中数学沈伟吴柯宇赵羚羽、邹雨晴、陈心昊、李润瑶、余佳、季钏、陈溧航、周铖、赵嘉赵嘉高二323名族的奥妙朱春芳陈可欣陈可欣方子怡周一磊张馨予江志豪孙琳婕李珊李雯涵谭非蒋燕秋王艺蓉赵益高二424生物与日常生活陆勤华任芝颖任芝颖李欣薇廖沙沙肖凌俊陈煜希吴丹丹钱进益赵渝庄岩祺李逸飞段德鑫高二425英语的魅力蒋建英陈涛陈涛朱晓君谢予慧孙宇洋徐子淳符云超黄昕美居晨旭胡磊浩张自强蒋翼鸿吴阳高二426寻找牛顿的足迹张锦生蒋燕秋蒋燕秋谢予慧沈炎宏刘锦涛庄岩祺谭非居晨旭吴星宇胡磊浩符云超钱进益毕宏雷高二427银行存款利率童进卞嘉杰卞嘉杰蒋益飞姜琪吴飞洋赵涛李智勇陶南旭徐泽文王霖科黄家浩曹洋洪蒋玖桦高二428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陆勤华任芝颖任芝颖李欣薇朱晓君钱宇豪陈煜希高二429唐之韵朱春芳陈可欣陈可欣方子怡赵益李雯涵孙宇洋周一磊高二430唐诗宋词潘明艳王艺涵王艺涵徐恬晨龚孟嘉陆王娇徐梦瑶严与非高二531银行存款利息的调查顾剑锋庞阿龙庞阿龙薛志辉庞阿龙吴飞孙航祎黄炜栋高二532英语学习及英语影片研究陈海赵雅玲赵雅玲吴渝钰叶灿赵雅玲陈佩佩高二533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张锦生郝炳宇郝炳宇苏敬涛方晓枫顾成泽邱浩俞涛高二534周庄镇环境污染徐少春周志豪周志豪蒋文曹裕捷蒋思远卢桥赵宇阳高二535唐之韵潘明艳张叶张叶李颖沙雨婷赵梦羽沙艳梅韦菁刘志伟高二536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顾剑锋庞阿龙庞阿龙张玉龙廖鑫龙张世杰黄叶涵高二537英语学习与生活陈海赵雅玲赵雅玲周梦佳陈晓楠戴浩军刘文波高二538生活中的物理赖丰亮江禹喆王俊、陆志炀、卞浩伟、徐志恺、江禹喆、付颖、张一涛、赵天龙、陈来恩、范元林、吕辰洁高二639民族学问花周平庞瑞阳赵峥阳、胡俊超、钱锦辉、曹家豪、米文杰、范琳、曹可心、黄家浩、庞瑞阳、黄晓松高二640“梅雨”的利弊张波周漪周漪、朱学莲、顾晓慧、顾圆圆、卢嘉怡、曹威、徐江涛、应欣彤高二641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赖丰亮江栋梁江禹喆、江栋梁、徐泽文、黄晓松、顾晓慧、李智勇、吕辰洁、赵天龙高二642去热带雨林、沙漠需准备的东西张波朱学莲周漪、朱学莲、顾晓慧、顾圆圆、卢嘉怡、赵涛、赵峥阳、范琳高二643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徐雪娟刘文阳许诺张咪钱梦瑶胡琦张梦丹胡金凤张晴怡魏帧高二744中国学问建设倪彩英张文辛曹奕航苏柯渟徐博天陈志宇田雪莲张菊露费雨柯高二745商品名称中的英文与汉译方法探究杨柳曹奕航倪娜曹奕航陆菲儿韩文陈宏芳黄卓男沈静怡张帆高二746评析日本明治维新汤春红苏柯渟胡依延承依恬余扬罗堰茹缪文靖许倩倩陈文宇高二747中西学问差异探讨余露葛渝佳刘志兰沈娟田旗吴嘉熙李雨晴姚佳琪曹艳凤曹乐高二748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王勇赵恒阳赵茜雯李凤仪吴意薛景涛张可张笑闻赵佩怡王从贵何智超卞梦叶卞叶高二849英语学习及英语影片研究王海霞代世举刘子文葛薇汤佳怡吴婷史凡潘晨旭高二850学问入侵查惠菊杨倩倩郭思思曹林洁苏志康朱欣怡何莎莎赵露章若妍高二851戊戌变法庞蓉王芳庄丽艳周奇轩胡芸黄欣黄飞龙陈澜蓝天宇李栩婷张宇航高二852数列的应用童进赵恒阳刘培培杨秋凤赵茜雯李凤仪何智超卞梦叶高二853红楼梦探究许苏岚梅茹晴卞叶吴婷赵露章若妍张可李可笛徐依凝潘晨旭周琦轩高二854中西方学问差异查惠菊杨倩倩郭思思曹林洁苏志康朱欣怡何莎莎赵露章若妍高二855邓小平历史人物评说庞蓉王芳庄丽艳卞叶刘子文陈澜蓝天宇刘培培周志文王从贵高二856数学的重要性陆永芹曹成江雨瑶,卞晓榆,黄小元高二957圆与方程陆永芹曹成刘康康,缪梓洋高二958民族学问卞敏何亚香里陈欣瑜,缪伊伊,陆紫嫣,刘成烨,李舒婷,黄彦淳,戈锐,曹敏,李泽高二959英语的重要性陈海江雨瑶柳杨帆,钱琳贤,陈妤溪,梅艺高二960英语学科的学习目的陈海江雨瑶徐铭泽,张志超,祁慧,张晏宁,张志超高二9

研究性学习课题汇总及分组(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研究性学习课题汇总及分组(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序号课题引导老师领题人小组成员班级1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钱新凯陈昊业陆云峰曹铭超陈智奇赵力维黄林慧杨宏宇薛晓杰沈金燕戴成聪高一(1)2学问背景对英语阅读的影响梅崇凤丁雨婷姚瑶李怡何飞凤罗媛媛钱子雨徐鑫燕邹晨昱张婷婷赵锦涛3中国中学生营养与健康的现状与展望钱丽敏严家琪施名利徐志杰卞黎彬沈宇枫承灏飞朱芝辰仝凯红杨永浩沈珂冰4中学生价值观调查卞琴芳何佳帆赵婕芳倪晶晶蒋小艺黄贝贝胡樱也王沁园刘浩楠陈思繁徐小恬严伊莎杨秀芳5台湾问题的由来卞张芳吴畯贤赵正坷缪立洲刘孜怡华昱澄顾佳磊钱陶玲何钧杰张子诚江柯澄6边塞诗研究蒋红芳徐静夕曹语铭钱立蓓李如梦肖柯辛萍刘松沁徐玮何孟婵张晓琳高一(2)7关于分期付款的调查研究卞维刚尹申奥缪瀛刘舟远贺雨露梁晨宇陈佳扬何欣楠任皓珺薛锦怡张亦涛8英语原声影片对提高英语口语的研究陆玲顾影张豪王佳渝王琳陈凯骐陈晓雨黄灿任家辉薛友为赵石顺9加碘食盐的研究陈海萍郁益峰张宝俞柯杨添佳赵浩然陈心雨黄佳怡沈锦天杨林周海斌10地外文明初探邱新艳蔡远洪刘金华顾婧楠张静梦倪振宇杜清娴李春玲汤庆茹殷志鹏周震宇11金庸武侠研究张桂霞任怡琳缪星雨吴义媛缪晴蔚余梦盈苗诺金典点陈敏宙赵姿钰承至杰高一(3)12广告英语的特点张鑫佘美君刘贝妮杜熙亚邹语恒吴欢桐陈界铭黄益锋华思阳吴心怡华英杰13手机辐射的调研汪和君蒋逸帆张哲羲曹柯研黄杰孙培尧陈佳喜徐梓誉王奕鑫顾薛愉承家楠赵鸿晓14铝和人体健康李敏邬馨蕾李腾诸雨伶刘晓娜葛倩蒋灵霞陈霜徐偲薛冰妍15周庄镇餐饮业经营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缪爱琴陈琳楠邬逸舟王平川周鑫邓浩楠宋吉高哲周敏铭陈伊琳陈诺16英语流行语的雅俗欣赏与使用覃浩朱千千曹亚轩周渝文王褀胡颖超蔡雅璐程晴赵欢欢戴依成李雪颖谢婷彦高一(4)17购房贷款决策问题曹慧卞子睿胡真源韩沛杉周成何江楠赵志翾于骄阳江宇强高毅陆昱均柴文轩18中学生营养与健康陈伟周文杰黄奕吴佳慧蔡昕瑜赵柯洪妮吴林艳张珂言沈鑫黄艺娜陆芝珍19伽利略的研究艺术陈燕关志豪朱子涵万尊柳铭愉刘春芳马福乐赵洁李磊曹政钧徐张20台湾问题的由来单江平顾浩芸许漫漫卞淼刘婧朱冬逸王芳芳雷芸王茜王安琪袁梓晴21新能源的前景程英曹桢楠曹嘉良丁蕊董星宇窦祥硕杜峰顾婷方艾佳顾子怡高一(5)22包装箱中的数知识题庞海英黄嘉乐汤凯陶溪田锐文王涵王宏彬王新奥吴昊夏天奇周蕙23关于常见的观赏植物对人体危害的调查研究卞芳芳丁道乐刘瑜马云缪雨菲邱雨洁全乐平沈曦石翟钥苏琳晴周馨倩24台湾问题的由来周春燕刘恒韩亿杰何懿男胡昱洋黄朵昕季文杰季紫竹江琳李慧李志恒25江阴市环境污染状况分析毛瑞安陶阡陌徐蓉碧薛博文杨晓菲杨怡铃杨赟袁诗怡张黎勤张肖柯周枫彪26中学生如何分配自己的零花钱何春燕刘青青刘晓海刘昕栎刘洋吕春宝钱佳玮沈梓宸孙欢欢孙雯高一(6)27对联中的学问底蕴蒋惠忠常奕阳陈嘉锦承紫怡邓妍董莉顾树鑫顾铮煜郭海辰胡若虹吴家怡28函数发展史探源王飞胡心雨胡子健黄佳宁黄娅娜黄奕远江楠李静茹李玉龙刘佳祎刘梦茜朱文杰29电子词典在英语学习中的利弊研究邹静磊吴菲雨肖如廷谢心恬谢钰徐之柯许佳垚闫芝清严佳铃严铭杨海迪赵鸿蒙30维生素王国探秘孙肇耀孙英杰唐源成汪衡王静王秋王伟杰王卫王锡栋王晓鹏魏婷婷31中国茶学问高同寿刘沁艺堵达伟朱雅豪盛戎禹曹珈铭夏正健良朱慧玲余慧魏欣怡何雪芳高一(7)32山水田园诗歌研究何海红王诣超黄晓峰方宇韬周鹤鸣朱笑霖姚钦宝岳鲁慧任晴漪陈依雯张周枫33交际用语的使用习惯杨建红陆仁杰陆毅姚槟梽林可愿朱浩梁陈稼宏刘佳钰许昭应徐颖34自行车上的力学常识周玉芳胡徐尧夏润杰徐睿远李俣辰朱超轶朱楠鸿黄芳吴雯雯缪晨奕倪婧怡顾黎娟35台湾问题的由来袁玉霞江佳敏诸志涛陆东晨沈楠顾欣宇王艺星周小雨36生活中的化学研究李爱林包怡陈诚陈士豪承玥怡崔逸段炫辰费嘉怡高嘉毅赵楠周栩阌周亚楠周翌淞高一(8)37如何开发解题智慧张龙伍顾子锐黄虹瑜黄星楠惠宇辰江奥义江铁成张问荷张心然张月赵佳楠38英语中的颜色与心情蔡雪娟李茹云李婷婷刘家豪刘玲佳刘奇琪刘星妤卢鑫豪39江阴市旅游资源调查孔晓萍陆轩昂马豫蕾梅岚聂欣欣孙筱蔚孙叶新孙怡宁王二东王昕艺40网络伴高中生成长的利弊研究卞琴芳王欣怡夏程逸夏飞徐晨徐书璇徐子烨薛菡萏薛景琦杨溢姚嘉铖袁文俊张庆雯41红楼梦诗词赏析汪新华王怡顾鑫忠刘思祺宋苏楠陆红张帅星张天宇缪嘉怡华志毅薛蛟高一(9)42生活中的数学袁科谢林阳於粤智津津雷文静王桢刘雨轩汤林辉张欣祎曹旭东秦政43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秦红梅俞雯嘉王启昊潘一何燕玲许珈悦谢庭宜吕雅婷陈子逸赵晨曦林文浩44洗涤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糜红叶陶天琦曹文馨陈骏周荣梅张圆缘杨雪凡徐程立朱迅倪贾艳殷嘉荣45中学生消费调查倪刚锋薛娉婷翁安琪张茹玥方毅成陈益峰李佳敏吴一凡黄娅媛陈佳骏坎麒豪(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序号课题引导老师领题人小组成员班级1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钱新凯陈昊业陆云峰曹铭超陈智奇赵力维黄林慧杨宏宇薛晓杰沈金燕戴成聪高一(1)2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卞张芳丁雨婷姚瑶李怡何飞凤罗媛媛钱子雨徐鑫燕邹晨昱张婷婷赵锦涛3调查人类的遗传病钱丽敏严家琪施名利徐志杰卞黎彬沈宇枫承灏飞朱芝辰仝凯红杨永浩沈珂冰4中学生信仰问题的研究缪爱琴何佳帆赵婕芳倪晶晶蒋小艺黄贝贝胡樱也王沁园刘浩楠陈思繁徐小恬严伊莎杨秀芳5高中生心理压力来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卞琴芳吴畯贤赵正坷缪立洲刘孜怡华昱澄顾佳磊钱陶玲何钧杰张子诚江柯澄6诗人李白的生命历程蒋红芳徐静夕曹语铭钱立蓓李如梦肖柯辛萍何孟婵刘松沁徐玮张晓琳高一(2)7数学的发展历史卞维刚尹申奥缪瀛刘舟远贺雨露梁晨宇陈佳扬何欣楠任皓珺薛锦怡张亦涛8英语中的颜色与心情陆玲顾影张豪王佳渝王琳陈凯骐陈晓雨黄灿任家辉薛友为赵石顺9维生素探秘陈海萍郁益峰张宝俞柯杨添佳赵浩然陈心雨黄佳怡沈锦天杨林周海斌10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影响——以新疆八卦为例邱新艳蔡远洪刘金华顾婧楠张静梦倪振宇杜清娴李春玲汤庆茹殷志鹏周震宇11中国姓氏学问的渊源张桂霞任怡琳缪星雨吴义媛缪晴蔚余梦盈苗诺金典点陈敏宙赵姿钰承至杰高一(3)12西方国家节日谈趣张鑫佘美君刘贝妮杜熙亚邹语恒吴欢桐陈界铭黄益锋华思阳吴心怡华英杰13生活中的摩擦力汪和君蒋逸帆张哲羲曹柯研孙培尧陈佳喜徐梓誉王奕鑫顾薛愉承家楠黄杰赵鸿晓14维生素探秘李敏邬馨蕾李腾诸雨伶刘晓娜蒋灵霞葛倩陈霜徐偲薛冰妍15大学生“村官”的那些事陈晓霞陈琳楠邬逸舟王平川周鑫邓浩楠宋吉高哲陈诺周敏铭陈伊琳16旅游景区的标识英语覃浩朱千千曹亚轩周渝文蔡雅璐赵欢欢王褀程晴戴依成李雪颖谢婷彦胡颖超高一(4)17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曹慧卞子睿胡真源韩沛杉周成赵志翾于骄阳陆昱均何江楠高毅柴文轩江宇强18维生素探秘陈伟周文杰黄奕吴佳慧赵柯洪妮吴林艳沈鑫黄艺娜陆芝珍张珂言蔡昕瑜19历史上的中国物理陈燕关志豪朱子涵万尊柳铭愉刘春芳徐张马福乐李磊曹政钧赵洁李江20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单江平顾浩芸许漫漫卞淼刘婧朱冬逸王芳芳雷芸王茜王安琪袁梓晴21维生素探秘程英曹桢楠曹嘉良丁蕊董星宇窦祥硕杜峰方艾佳顾婷顾子怡高一(5)22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庞海英黄嘉乐汤凯陶溪田锐文王涵王宏彬王新奥吴昊夏天奇周蕙23高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研究倪刚锋丁道乐刘瑜马云缪雨菲邱雨洁全乐平沈曦石翟钥苏琳晴周馨倩24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周春燕刘恒韩亿杰何懿男胡昱洋黄朵昕季文杰季紫竹江琳李慧李志恒25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梅崇凤陶阡陌徐蓉碧薛博文杨晓菲杨怡铃杨赟袁诗怡张黎勤张肖柯周枫彪26中国传统学问研究何春燕刘青青刘晓海刘昕栎刘洋吕春宝钱佳玮沈梓宸孙欢欢孙雯高一(6)27三国智慧的启示蒋惠忠常奕阳陈嘉锦承紫怡邓妍董莉顾树鑫顾铮煜郭海辰胡若虹吴家怡28购房贷款决策问题王飞胡心雨胡子健黄佳宁黄娅娜黄奕远江楠李静茹李玉龙刘佳祎刘梦茜朱文杰29中西学问差异探讨邹静磊吴菲雨肖如廷谢心恬谢钰徐之柯许佳垚闫芝清严佳铃严铭杨海迪赵鸿蒙30维生素探秘孙肇耀孙英杰唐源成汪衡王静王秋王伟杰王卫王锡栋王晓鹏魏婷婷31江阴市旅游资源调查高同寿刘沁艺堵达伟朱雅豪盛戎禹曹珈铭夏正健良朱慧玲余慧魏欣怡何雪芳高一(7)32流行歌曲词研究何海红王诣超黄晓峰方宇韬周鹤鸣朱笑霖姚钦宝岳鲁慧任晴漪陈依雯张周枫33英语中的动物习语杨建红陆仁杰陆毅姚槟梽林可愿朱浩梁陈稼宏刘佳钰许昭应徐颖34我身边的物理常识周玉芳胡徐尧夏润杰徐睿远李俣辰朱超轶朱楠鸿黄芳吴雯雯缪晨奕倪婧怡顾黎娟35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袁玉霞江佳敏诸志涛陆东晨沈楠顾欣宇王艺星周小雨36维生素探秘李爱林包怡陈诚陈士豪承玥怡崔逸段炫辰费嘉怡高嘉毅赵楠周栩阌周亚楠周翌淞高一(8)37黄金数的广泛应用张龙伍顾子锐黄虹瑜黄星楠惠宇辰江奥义江铁成张问荷张心然张月赵佳楠38中英节日对比蔡雪娟李茹云李婷婷刘家豪刘玲佳刘奇琪刘星妤卢鑫豪39废旧电池的危害与处理孔晓萍陆轩昂马豫蕾梅岚聂欣欣孙筱蔚孙叶新孙怡宁王二东王昕艺40高中生玩网络游戏利与弊的研究卞琴芳王欣怡夏程逸夏飞徐晨徐书璇徐子烨薛菡萏薛景琦杨溢姚嘉铖袁文俊张庆雯41李清照诗词的研究汪新华王怡顾鑫忠刘思祺宋苏楠陆红张帅星张天宇缪嘉怡华志毅薛蛟高一(9)42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袁科谢林阳於粤智津津雷文静王桢刘雨轩汤林辉张欣祎曹旭东秦政43宇宙飞船的发射回收过程秦红梅俞雯嘉王启昊潘一何燕玲许珈悦谢庭宜吕雅婷陈子逸赵晨曦林文浩44维生素探秘糜红叶陶天琦曹文馨陈骏周荣梅张圆缘朱迅杨雪凡徐程立倪贾艳殷嘉荣45流行疾病及其预防卞芳芳薛娉婷翁安琪张茹玥方毅成陈益峰李佳敏吴一凡黄娅媛陈佳骏坎麒豪

成化高中研究性学习方案.doc

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方案第一部分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方案“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使之在未来常识经济社会中有立身之本。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江苏省新课程设置的要求,我校决定在高中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一、课程名称说明“研究性学习”,是根据省教育厅课改精神,针对传统学校教育的单一性、封闭性、被动性,强调培养和训练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会、关注社会,到社会中去寻找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场所和请教的对象。本课程在我校十五期间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以学生为主体,了解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并以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和载体。“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必修课,大家分年级和阶段,循序渐进,构成一个系列。课程的主题,根据学生从学科学习和自己身边发现的问题入手、从自己的爱姨特长出发,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进行研究,课程将贯穿整个高中阶段,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二、课程目标:本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主动学习、研究,它包含多方面的活动和训练,尤其注重鼓励学生发展下列品质与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主体意识和主动意识;体验社会调查和科学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会寻找信息源,从多种渠道获取和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实践能力;通过情感体验的探究实践,对常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精神。根据总目标,高中各年级明确不同的分阶段目标。高一:着重培养学生识别和筛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设计研究方案和进行研究的初步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良好品质,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高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选择、判断、组合、加工常识信息能力;能应用已有常识分析背景资料,提出新问题、提炼新课题;具备设计研究、进行具体研究的能力;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风格,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高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与批判性反思能力,为学生研究问题思维模式上的创新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研究的发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础。用审视的眼光观察事物、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多角度综合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与自我发展的需求,“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考虑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允许一定的开放性与弹性。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可以是与学生现在的学习有关的内容,也可以是学生关心的目前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可以是学生的某种发明创造(某个产品的开发或一个节目的制作),也可以是学生的所感兴趣的某个概念或理论的再研究;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事件的分析再思考,也可以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市场调查报告等。可以涵盖学习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学问艺术体育、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有关内容。在课程实施初期,可由教科室协同各引导委员会推荐部分课题供学生参考选择。四、课程实施原则:本课程以研究为载体,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强调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但并不要求其研究结果一定都要创新。本课程由学生自己负责设计完成,学生的研究过程强调“四自”:学生自已提出课题,自己聘请引导教师,自己进行研究,自己组织成果鉴定和论文答辨。但教师并非不闻不问,教师的作用主要起组织、关心、指点和评估的作用;课程的组织形式主要以小组为单位,但其中也有个人、小组和全年级集体活动的穿插配合。重点在于调动所有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敬重学生的创造力。课程的开发,从学生实际、教师实际、教学实际、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力求多样化,以现有常识的综合运用为重点,鼓励尝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提倡学生亲身体验常识的产生过程。课题内容要强调综合性、开放性,强调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分析、合成、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多渠道获得信息与资料的能力,鼓励和支撑学生自主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料和信息,包括互联网、图书馆和访问校内外的有关人士。课程要求“走出校门,跨入社会”,但在难度上要注意研究的层次性,循序渐进。每学年完成一个主题,确定每周课时,以此来有效控制学生研究和学习的范围,控制学生的工作量。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也没有唯一的评分标准。但引导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可量化的并形成梯度的目标要求。评价重过程,重能力的形成。五、课程的管理组织:由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自主性、开放性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自主性、开放性。由教务处协调课程的总体工作;教科室进行课题开发、提供背景资料、推荐选派引导教师;班主任组织落实;成立引导教师小组负责对学生进行课题的辅导和各类讲座,由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负责建立有关数据库,负责课程的数据处理。具体的。1、由教务处组织进行课程教学的动员和整个课程的协调工作。在动员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选择所要研究的课程。负责学生成绩的汇总和登记。2、由班主任对学生所选课程进行归类,递交教科室,由教科室汇总后递交相应的引导委员会。3、由引导教师小组对课程进行课时、场所、设备的总体规划,并交教务处协调。4、班主任对学生的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管理。课题研究以“四自”为原则:学生自己提出课题、自己聘请引导教师、自己进行研究、自己组织成果鉴定和论文答辩为原则。5、教科室根据各课题组的论文答辩申请,协调各引导委员会教师进行成果鉴定和论文答辩。6、电教组负责维护课程网页的管理,建立课程必需的数据库,对有关数据的进行处理。7、教务处根据各引导委员会、班主任和教科室的建议,给予完成课题研究的学生成绩,评选优秀课题组和优秀成果,给予适应的奖励。第二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本课程在高中年级实施,调研主题由学生自己确定。课题内容可以是与学生现在的学习有关的内容,也可以是学生关心的目前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可以是学生的某种发明创造(某个产品的开发或一个节目的制作),也可以是学生的所感兴趣的某个概念或理论的再研究;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事件的分析再思考,也可以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市场调查报告等。可以涵盖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学问艺术体育、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有关内容,每学期选定一个课题。全部学生均参与活动,每4-7人自由组成小组,各小组根据兴趣、特长拟定本小组题目。课时安排: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分散”每周1课时,用于学生聘请教师引导,学生实验、查寻资料、交流研讨、研究分析、学校统一作讲座辅导等。“集中”每学期6个半天,用于调查、考察、集中研究、论证、答辩、成果展示等。为配合课程的正常进行,学校的有关场所、设备向学生开放,管理人员实行两班工作制度。一个学期为一个课程周期,全部课程计划包括六个课程周期。一、组织形式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动员会后,每位学生根据课程要求,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或学科的内容范围查找资料,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个人课题内容相近的4-7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实验初期,限于同一班内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条件成熟后,学生可以跨班级自由组合)。在配组的过程中,班主任可进行必要的协调。小组对每个人的课题和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最后形成本小组的课题。在课程第一周期的初期,概括学科实践要求和江阴的经济、学问、人文资料,可为学生确立若干备选的小组课题题目,供学生(小组)选择;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研究经验和能力时,可完全由学生自行确定小组课题。小组课题确立后,组内成员共同讨论拟定课题研究活动的计划,根据小组所定课题的性质,自行选聘校内外辅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根据需要对小组研究计划的讨论与制定给予引导。班主任不介入小组讨论,但是要负责整个班级小组活动的控制和安排。“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流程图组织课程开课动员、辅导报告、班级布置与动员个人选择题目、拟定计划、方案班主任初审、合并相近题目公布初选题目、同学自由组成课题组小组选举组长、共同设计调查方案开题报告、方案评审小组独立实施、教师监控、引导形成调查报告,个人、小组总结班级展示、同学评议答辩会、年级报告会教师评定成绩、总结二、课程实施流程图说明1、组织开课动员、组织报告、班级布置与动员课程开始,邀请有关专家做研究引导报告,这是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给学生方法论的引导。配合课程实施,学校采用多种组织形式,邀请校内外专家就“研究性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专题报告,以增加学生对相关常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兴趣。2、个人选择题目、拟定计划、方案加强对学生课题设计的引导,学生按照课题开题的要求,报告自己的初步设计,教师进行适当说明。3、班主任初审、合并相近题目班主任在初审的时候,要求学生对明显错误或不合理的设计做好说明,班主任老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设想,对淘汰的设计必须有明确的说明,指出淘汰的理由,要求学生必须做出修改,直到基本合理为止。班主任将题目淘汰、合并后,每班以保留20-30个题目供同学选择为宜。4、公布初选题目、同学自由组成课题组初选后保留的题目必须在班级公布,学生自己协商后会做出选择,教师不要过多介入学生的选择和组合,不需要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同学进行搭配对于到最后还没有组合起来的少数同学,教师可以适当提出建议,但以敬重学生选择为前提。5、小组选举组长、共同设计研究方案小组的组长应完全由小组自己推选,将结果报告老师。小组成立、组长产生后,组长组织小组按照“课题开题报告表”的要求,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并准备小组参加评审,接受教师评审组的质询。班主任把学生选定的课题报教科室,由教科室进行分类归案并交给四大引导委员会,引导委员会组织教师了解课题内容,组织教师成立评审组准备对课题小组进行评审。6、开题报告会、方案评审小组设计的最合方案,要以年级为单位由教师引导小组分别举行开题报告会。方案评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由各引导小组分别组织3-4位教师一组的评审小组,对小组进行设计方案评审、听取小组的说明。教师评审的主要依据是“课题设计方案评审表”的要求。评审结束,必须为每个小组填写评价表,为每个小组的设计打分,提出小组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的建议。7、小组独立实施、教师监控、引导小组的活动是在规定时间里分别按小组进行的,这给管理带来困难,教师主要通过有关工具量表进行控制,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小组必须将活动的详细安排,填写监控表,书面报告班主任;每次活动结束,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并上交活动情况报告表。教师及时掌握活动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恰当做法。8、形成调查报告,个人、小组总结最后的调查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作为小组的最后调研成果。课程结束,个人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小组进行总结。个人小结、小组活动总结都要交班主任。9、班级展示、同学评议小组活动的成果,可以采用文字、模型、图片、照片、声像、多媒体等任何有利于表现活动成果的形式,形成的成果先在班级内部交流,同学互相取长补短,交流后各小组再行完善自己的成果。10、答辩、年级报告会学生的最终成果要按小组进行答辩,答辩的时间,由各小组在学校规定的时间段内自行组织,提前向有关引导小组提出答辩申请,引导小组告知答辩时间。答辩结束,选择比较好的小组,组织全年级的报告会,实现成果共享。凡没有申请组织答辩的小组其成绩为零分。11、教师评定成绩、总结本门课程的成绩是综合评定的,开题报告、活动过程、最后成果都在课程成绩中占有一定权重,成绩按小组计划,小组经评议给出个人成绩,小组给出的个人成绩与小组成员相乘就是个人这门课的最后成绩。成绩由班主任报教务处记录在册,并赋予相应的学分。三、开题报告评审全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动员可在上一个学期结束时进行,以便学生利用假期思考自己的选题。开学二周后组织开题评审会。由各引导委员会组织教师组成评审小组,听取小组汇报,对小组的计划和方案进行初步的评审,并就有关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在评审过程中,小组可以选一人为主陈述,其他同学共同参与回答提问。小组根据评审会提出的意见,再次讨论并修改计划方案。明显不合理的、难以实施的以及没有充分准备的选题不予通过,小组重新讨论、修改,准备第二次评审。拟定的研究方案要求:课题计划必须包括运用两种以上的调查研究方法(如:询问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等);必须有检索文献的计划,其中最好有上网查询资料的计划;计划中必须访问至少两位专家(其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的),访问形式可以多样化(通信、电话、访谈等),凡对本课题研究有帮助的人士均可成为被访问对象;必须有活动进程计划,有内容分工和组织活动的形式;要有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活动的结果。四、成果报告在每学期最后六周前完成小组调研活动成果的书面报告,并提出答辩申请,经班主任认可后由各小组提交教科室(最后三周因需用于各门学科的复习考试,故不宜利用)由教科室会同各引导小组组织教师组成评审小组,用二周时间进行初步评审,符合基本要求的准备答辩,不符合要求的重新修改。各引导小组组织多个答辩委员会,在分别评阅报告的基础上组织答辩。答辩由陈述、展示、提问、回答、评语五个语分组成(详见评价方案)。五、过程控制本课程是一个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组织的活动,要求学生对所进行每一项活动都做详细的规范化的记录。学生可以自聘教师申请咨询,全年级所有教师(其他年级的教师也可受聘担任辅导教师)均有应邀为学生提供咨询的义务,但教师不得代替学生查找资料和设计活动方案,教师仅定位于“咨询员”。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抓好小组选题的组织和开题评审;督促学生做好活动的计划、记录和报告,每个小组必须做好每次的活动记录;及时掌握和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解决发生的偏差和问题。组织好最后的答辩工作和小组总结工作。六、活动类型和训练要点整个课程包括四种类型的活动:第一种类型:个人一般探索活动——寻找和确定课题要求:从发散思维到聚敛思维。思维的发散和流畅: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社会和生活,寻找感兴趣的问题,提供机会,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发掘他们潜在兴趣,产生的观念多多益善。思维的聚敛:引导学生分析主客观条件,作出合理的决定(课题大小、研究角度、研究步骤等)。第二种类型:全年级集体活动——专家讲座要求: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方法引导。第三种类型:小组讨论研究活动——寻找课题答案的依据要求:鼓励学生创造性工作。扩散性思考:学会寻找信息源,了解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评价和使用与课题有关的参考资料。创造和想象力:产生主意,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分析和观察能力:对研究活动的准备及实施。交通和转化能力:鼓励尝试,发挥自身能力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达到预期目的。同时体验其中的情感过程:科研的艰辛、与人交往的艺术、欣赏别人的劳动成果、对社会人群真善美的赞美和感激等。交流能力和灵敏性:学习书面、口头和视觉等交流技巧。第四种类型:小组归纳提炼结论并寻找最好的成果表达形式的活动——结题报告与答辩研究能力:要求学生进入研究人员角色,不只是信息的消费者,而且力求提出新思想、新观念。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精进性:用科学的态度,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有条理地阐明某个问题。表达能力:用最有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工作,使其他人能了解自己的成果,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第三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方案一、课程评价原则不仅重视最后的研究报告和答辩,而且重视开题和实施过程,全过程每个阶段均有不同的权重。不仅重视课题研究的直接结果,而且重视学生在调研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多种能力与品质。通过调研结果,了解学生对原有的常识是“知道”还是真正理解,对其他学科常识的涉足情况,对常识的举一反三能力及在解决问题中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以小组为单位,兼顾个人表现;对原学科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尤其注意课题研究活动对其学习的影响。二、学生所选课题的评价教师引导学生首先论证自己的选题,主要依据以下原则: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探索、证明、实践锻炼等)。计划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进行的主要工作。计划设计的主要思路。预期的困难和问题,自己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因素。预期的成果及其表达形式。三、小组选题及实施方案的评审由教师课题评审小组(适当时候,在一定的基础上可以吸取部分学生参加),评审的主要程序:小组汇报:选一人为主陈述,小组其他成员为辅助说明共同回答提问,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手段和途径说明自己的研究计划。评审小组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教师评议,讨论评审意见,并决定是否通过评审,确定成绩和学分。反馈评审意见,向学生提供修改完善建议。四、课题实施过程的评价教师(主要是班主任)根据课题组日常活动情况和学生的收获与体会,进行评审,评审的主要内容:课题组计划实行情况;课题组活动记录及原始数据材料的完整性;课题组任务完成情况;课题组成员参与活动情况;课题组成员的多种收获与体会。五、最后成果答辩的评审由教师组成多个答辩委员会,在一周时间内,全年级同时进行评审答辩。要求在答辩前二周将小组的成果(书面或实物材料)提交教科室,由教科室会同各引导小组组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分别进行评阅,形成初步评阅意见。通过评阅才能进入最后的答辩。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不同课题选择不同的答辩委员会主席),设一名教师答辩秘书和一名学生记录,答辩秘书汇总答辩意见,学生记录答辩过程。答辩的主要程序:小组代表进行主陈述与说明,简要汇报开题报告通过后方案的实施过程,主要分工情况,先容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活动过程中的主要收获。限定陈述时间。答辩委员会就有关问题提问,可以要求小组推选回答人,也可以直接要求某一位组员回答。教师评议,每位教师将现场填写的答辩评价表交答辩秘书。由答辩秘书汇总答辩成绩。六、课程成绩评定为强调小组的合作精神和共同活动,课题答辩结束后,由答辩委员会先进行小组的评议。课题小组的成绩由四个部分组成:开题报告成绩(开题评审时评定);课程实施成绩(根据记录、总结和教师掌握的情况评定);成果报告评阅成绩;成果答辩成绩(现场评定)。上述四个方面的成绩,根据一定比例相加,形成最后小组成绩。小组评定全部完成后,以小组成绩为基础,参考学生提交的个人小结,小组成员间开展个人成绩评定,评定分四个等级:甲等(优秀):积极参加活动,很好完成了分担的任务,起到了骨干作用;乙等(良好):积极参加活动,较好完成了分担的任务,有自己的研究体会;丙等(合格):能够参加并完成自己分工的任务;丁等(不合格):参加活动不积极或没有完成小组交给的任务。四个等级分别对应相应的等级系数,这个系数与小组的成绩相乘就是个人这门课程的最后成绩。一、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学生填写)课题题目:活动时间:第次活动地点:参加活动成员组内:组外:活动内容:1、目的(解决什么问题):2、形式(小组讨论、访问专家、实验、查阅资料、调查、实地测量等):3、过程:4、结果(得到什么结论、解决了哪些问题、是否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出现了什么新问题等)二、访谈表(学生填写)课题题目:访问者(学生):访问日期:被访问者: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专业(专长):地点:方式(电话、书信、面对面、其他)访问主题:访问记录:(电话、面对面)问:答:问:答:结论(专家意见、建议):访问时间:分钟(面谈)专家签名:三、实验记录表(学生填写)实验题目:实验者:实验日期:年月日地点: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过程:运用的学科常识:实验工具、设备:结论(实验是否成功,是否达到目的,解决、论证什么问题,得到什么结果等):记录者:引导老师(若有):四、调查记录表(学生填写)课题题目:调查者:被调查者:实际调查人次有效回应人次调查日期:年月日回收日期:年月日地点:(如实地调查)调查内容:(附调查表)调查目的:调查形式(现场、电话、邮寄、网上等):调查对象特征:调查工具、设备:结论(调查是否成功,是否达到目的,解决、论证什么问题,得到什么结果等):记录者:江阴市成化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表班级:姓名:日期:年月研究课题:学科引导教师所在研究小组(由组长名字和“组”合成)(组长:;组员:)成果汇报:(如写不下,可另加纸张)引导教师评价意见签名: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