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高二选课分班- 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二学生改选科目补偿性教学方案

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二学生改选科目补偿性教学方案

  • 2020-03-19
  • 浏览次数:4550

一、引导思想:

根据《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省教育厅关于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加强普通高中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了确保学生新高考背景下选修科目更加科学合理,对要求改选科目的学生进行补偿性教学,特指定本方案保障学生在改选后顺利的跟上原有学习进度和不影响改选后的效果,让学生改选后无后顾之忧。

二、基本原则:

1.单独设班、一班一师。

所有再选科目的学生都要进行补偿性教学,学校根据学生现有科目基础进行分层补偿性教学,根据再选学生人数单独成立班级,每个班级每个学科均由一位科目骨干老师负责,到20209月份,能跟得上原科目选修班的学生可以安排进入原科目选修班,一起同步进入高三学习;而基础相对薄弱,达不到原科目选修班学习水平的学生则继续分层教学。

2.保证课时、精准教学。

因为改选的学生大部分原先科目基础就比较薄弱,再加上一个学期没有接触选修本科目,所以要保证上课的课时,建议每周课时不低于7课时(一般7-9课时),这是根据三本选修课时数制定的。学校统计好改选科目的学生人数后即可组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高二选修模块常识的难易程度等特点,建议各备课组长将再选科目为期刊周的必修常识复习后,再按照未学内容顺序开展教学。并统计出未学内容相应的课时总数,算出这部分学生所有的新课教学结束至少需要的时间,并尽可能在7月底8月初结束新课。

本着对改选学生负责,让家长放心的原则,配备的教师是有过选修教学经验的选修科目老师任教,若没有这样的老师配备,则所配任教老师必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认真熟做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对每个题型做到心中有数,要明确每本书的考点重点,确保教学的精准性,上好用好每一节课,练好讲好每一份练习,落实落细到每一个学生。

3.注重基础、缓步推进。

对于改选学生的教学,应注重基础,夯实教材中的基础常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常识的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善于让学生建构常识结构和网络,加深学生的长效记忆。学生的学习是个慢慢理解消化的过程,题目的难度要缓步推进,不要一次性拔高,让学生丧失信心。

4.关爱学生、善于激励。

不管学生出于何种目的再次改选科目,每一个学生都想高考取得好成绩。学生害怕因为长时间不接触本科目,基础薄弱而受冷落、歧视,对外界极敏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爱即是教育,任课教师更要用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用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用耐心期待他们的转化。要善于激励,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鼓励他们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迈向高考,避免这批学生再次产生犹豫不定,左右摇摆的情况。

三、补偿性科目教学安排:

1、物理科目

教学内容

课时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

王加元

开学第一周星期一晚自习第一节课

库仑定律

1

王加元

电场强度

2

王加元

星期二晚自习第一节课

电势能和电势

1

王加元

星期三晚自习

电势差

2

王加元

星期四晚自习

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1

王加元

星期五晚自习

静电现象的应用

1

王加元

星期六下午第一节课

电容器的电容

1

王加元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3

王加元

星期天晚自习两节

电源与电流

1

丁树兵

开学第二周星期一晚自习第一节课

电动势

1

丁树兵

欧姆定律

2

丁树兵

星期二晚自习第一节课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

丁树兵

星期三晚自习

焦耳定律

1

丁树兵

星期四晚自习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

丁树兵

星期五晚自习

多用电表的原理

1

丁树兵

星期六下午第一节课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1

丁树兵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

丁树兵

星期天晚自习两节

简单的逻辑电路

1

丁树兵

磁现象和磁场

1

缪澄媛

开学第三周星期一晚自习第一节课

磁感应强度

1

缪澄媛

几种常见的磁场

1

缪澄媛

星期二晚自习第一节课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2

缪澄媛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2

缪澄媛

星期三晚自习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3

缪澄媛

星期四晚自习

划时代的发现

1

缪澄媛

星期五晚自习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

缪澄媛

楞次定律

2

缪澄媛

星期六下午第一节课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缪澄媛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1

缪澄媛

星期天晚自习两节

互感和自感

1

缪澄媛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1

缪澄媛

交变电流

1

王加元

开学第四周星期一晚自习第一节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

王加元

星期二晚自习第一节课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1

王加元

星期三晚自习

变压器

2

王加元

星期四晚自习

电能的输送

1

王加元

星期五晚自习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1

王加元

星期六下午第一节课

传感器的应用

1

王加元

星期天晚自习两节

合计

55



2、高二化学科目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教学课时安排建议(46课时)

专题

单元名称

教学内容

建议课时

授课老师

授课时间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的研究

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

1

 

韩德勇

开学第一周周一晚自习

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认识10种官能团)

3

韩德勇

周二晚自习

 

 

第一单元:脂肪烃

甲烷烷烃

1

韩德勇

周三晚自习

乙烯烯烃

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韩德勇

周四晚自习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

习题讲评

1

韩德勇

周五晚自习

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

1

第二单元:芳香烃

苯的结构与性质

3

韩德勇

周六下午

芳香烃的来源与应用

 

 

第一单元:卤代烃

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卤代烃的性质

2

韩德勇

周日晚自习

习题评讲

2

韩德勇

开学第二周周一晚自习

第二单元:醇酚

醇的性质和应用

酚的性质和应用

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4

韩德勇

周二晚自习

习题评讲

2

韩德勇

周三晚自习

第三单元:醛羧酸

醛的性质和应用

羧酸的性质和应用

3

韩德勇

周四晚自习

习题评讲

2

韩德勇

周五晚自习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3

韩德勇

周六下午

有机合成

10

韩德勇

周日晚自习、第三周

 

 

第一单元:糖类油脂

糖类、油脂

3

韩德勇

开学第四周周一晚自习

习题评讲

韩德勇

周二晚自习

第二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核酸

氨基酸、蛋白质,了摆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功能

2

韩德勇

周三晚自习

习题评讲

韩德勇

周四晚自习

教学建议:

1)要注重常识内容前后结合,强调内在规律

专题1是整体先容有机化学发展历程、社会功用、研究方法的一个专题,主要是让学生对有机化学产生全局性的认识,感受该学科重要的社会价值,以引起学习的兴趣;专题2先容学习有机化学的一些常识基础,有机物的结构、分类、命名,以及同分异构体的识别贯穿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专题345是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先容,涉及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可以看出,前两个专题是学习后三个专题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常识的前后呼应,加强理论常识对各类有机化合物学习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初步理解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的规律。例如,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是化学学科的一条重要原理,学生在必修化学课程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在进行《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时,仍应将这一原理融合到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这就需要结合前两个专题的常识。

2)要重视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立体化学常识在有机化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这方面常识涉及较多。在教材中,出现了大量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如果准确掌握这些常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由于学习此模块之前学生未学习过《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其中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形象直观手段,如搭建分子结构模型、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有机分子结构等

3)要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习兴趣

生活中有许多熟悉的物质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如石油液化气、天然气,塑料、橡胶等石油化工产品,人造血管、液晶等有机功能材料,玫瑰花香气中的烯烃、丁香油中的酚等自然界常见物质。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来源和合成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用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组织教学,还可以创设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知识题的情境,进而展开实验探究,增进学生探究问题的愿望。

4)要重视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的探究学习主要是实验探究,由于有机化学基础主要是陈述性常识,在教学中特别容易将富含探究要素的变化,演变为验证性实验,尽管也能帮助学生形成鲜明而具体的直观形象,但与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背道而驰。课程标准提供了较多的可供实验探究的活动建议,如乙醇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苯酚与溴水的反应含酚废水的处理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检验蛋白质的检验等。

    有机化学常识与实际结合很紧,设计探究活动时要重视与学生生活情境相结合,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性和探究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2.《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课时安排建议(约26课时)

专题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建议

课时

授课老师

授课时间

专题一

提示物质结构的奥妙

1.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2.知道波谱、晶体X射线衍射等是测定分子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
3.掌握原子结构的基础常识。

1

韩德勇

第五周晚自习时间

专题二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

2

韩德勇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4

韩德勇

专题三

第一单元:

金属键金属晶体

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说明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2

韩德勇

第六周晚自习时间

第二单元:

离子键离子晶体

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

2.了解NaCl型和CsCl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2

韩德勇

第二单元:

共价键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

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2

韩德勇

第三单元

原子晶体

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

韩德勇

第七周晚自习时间

第四单元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

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含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知道分子晶体的含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对物质某些

物理性质的影响。

3.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作要求)。

4.知道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及混合型晶体是普遍存在的

2

韩德勇

专题四

第一单元: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杂化轨道;

2.分子空间构型确定方法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3.知道物质的聚集状态会影响物质的性质

4

韩德勇

第八周晚自习时间

第二单元:

配合物是如何形成的

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

3

韩德勇

专题复习


2

韩德勇

教学建议

1)明确模块设置目的

物质结构理论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妙、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提供科学依据。高中课程标准中设置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模块,是针对那些对于化学特别感兴趣、具有较好理科学习基础、将来准备报考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的,旨在帮助他们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常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注教学内容衔接

如何在初中化学与高中必修化学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理论基础上,考虑学生的常识经验与化学学科的发展,进一步认识最基本、最核心的物质结构理论,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与现代化学以至现代科学相适应的微观物质研究的科学思想,为学生未来在化学学科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这是该模块教学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学生通过初中化学与高中必修化学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原子的微观结构,结合有关的实验事实和数据认识了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以及化学键的涵义等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基本常识。因此,本课程模块要在上述常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

3)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物质结构与性质》课程模块常识的逻辑性较强,理论抽象程度比较高,在教学时根据其内容特点应采用以学科常识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在呈现方式上要重视直观模型的运用,增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和微观角度的核心是理解微粒作用观,微粒作用观可以统领化学学习,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微观认识,并能够引导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理解和研究。因此,在教学时,应以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力为主线。首先以原子为微粒的第一水平,讨论原子内部的结构特征;然后以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内容为第二水平,重点讨论化学键等有关内容;在此基础上,专门讨论物质的聚集,以微粒的种类、微粒间相互作用力的种类以及微粒的聚集程度为这部分内容的线索。要注意将概念与实例相联系,采用宏观现象和事实、微观模型和描述、化学符号表征相结合的方式,降低抽象概念的学习难度。

4)有效选择评价策略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重在突出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核心概念和基本的思想方法,其常识的学科性和逻辑性较强,适宜采用纸笔测验为主的评价方法。纸笔测验要努力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境,加强试题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了探查学生对微观常识领域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可以采用概念图技术。例如对于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以及物质的聚集形式(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这些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以及逻辑联系,就可以让学生来画概念图,以此来检测学生对微观结构常识的掌握情况。由于这部分内容较抽象,所以在测评时还要注意和实际相结合,设计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常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自己记录在探究过程中的进步和体会,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和面谈对学生做出评价,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3、高二生物科目教学计划表

教学内容

课时

授课人

授课时间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

杨小红

开学后第一周、第二周晚自习时间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

杨小红

通过激素的调节

2

杨小红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

杨小红

免疫调节

1

杨小红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

郑霞

第三周、第四周晚自习时间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

郑霞

其他植物激素

1

郑霞

种群的特征

1

郑霞

种群数量的变化

2

郑霞

群落的结构

1

郑霞

群落的演替

1

郑霞

生态系统的结构

1

李英

第五周、第六周晚自习时间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

李英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李英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

李英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李英

生态环境的保护

1

李英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2

杨小红

第七周晚自习时间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3

杨小红

基因工程的应用

1

杨小红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1

杨小红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

郑霞

第八周晚自习时间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1

郑霞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2

李英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2

李英

合计

39



 

 

江阴市成化高中教务处

20202